在油水井生產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常引起井下落物和井下工具遇卡。各種井下落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油水井的正常生產,嚴重時可造成油井停產、甚至油井報廢。因此,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井下落物,采取相應的打撈工具,撈出井下落物,恢復油水井的正常生產,是當今各油田井下作業施工及油田正常生產的一項重要工作。
要撈出井下落物,在打撈施工之前首先要掌握井下落物的類型,才能采用相應的打撈工具。根據井下落物的種類,可將落物分為以下四類:
1) 管類落物:如油管、鉆桿、封隔器、各種工具等;
2) 桿類落物:如斷脫的抽油桿、測試儀器、空心桿,各類加重桿等;
3) 繩類落物:如電纜、鋼絲繩、錄井鋼絲等;
4) 小件落物:如鉛錘、刮蠟片、牙輪、鉗牙、鋼球、井口螺絲等。
在長期的井下打撈作業實踐中,人們根據不同類型的井下落物設計出了許多相應的打撈工具,從而使得油水井得以正常生產。針對不同類型的井下落物,常用打撈工具有:
1) 打撈管類落物的工具有:公錐、母錐、滑塊卡瓦撈矛、接箍撈矛、可退撈矛、卡瓦撈筒、開窗撈筒、可退撈筒、倒扣撈筒撈矛等;
2) 打撈桿類落物的工具有:抽油桿打撈筒、組合式抽油桿撈筒、活頁撈筒、三球打撈器等;
3) 打撈繩類落物的工具有:外鉤、內鉤、內外組合鉤、活齒外鉤、老虎嘴等;
4) 打撈小件落物的工具有;一把抓、打撈藍、局部打撈藍、磁力打撈器等。
在現場施工中,常遇到各種各樣的井下落物,魚頂的形狀也錯綜復雜。為了能順利的打撈出井下落物,就需要對魚頂形狀進行清楚的了解,才能正確的選擇打撈工具。為此,就需要現場采取鉛模打印的方法來確定魚頂的形狀及魚頂深,并根據印痕分析井下落物情況及落物與套管環形空間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打撈工具。同時打印還可以驗證落物以上套管的完好情況。
鉛模打印是井下落物打撈選擇正確打撈工具的一項重要工序。具體操作如下:
1)將合格的鉛模用管鉗連接在下井一根油管或鉆桿底部,通過井口時要專人扶正緩慢下入,以防鉛印磕碰井口;
2)鉛模下至魚頂以上5m左右時,開泵大排量沖洗,排量不小于500L/min,邊沖洗邊下放,下放速度不超過2m/min; 3)當鉛模下至魚頂以上0.5m左右時,大排量沖洗5~10min后停泵,再以小于1m/min的速度下放,遇阻,緩慢加壓打印,加壓范圍在30~50KN,一次完成; 4)鉛印提至井口時,要專人扶正緩慢提出,卸下鉛印,沖洗干凈,拍照或畫草圖、仔細測量分析,從而判斷出魚頂的形狀。 根據魚頂的規范,選擇正確的打撈工具,制定出合理的打撈方案: 1)繪出打撈管柱示意圖; 2)制定出施工工序細則及打撈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3)根據打撈時可能達到的大負荷調整準備井架或加固井架; 4)制定出安全防卡措施,撈住落魚后,若井下遇卡仍可以脫手。 根據所制定出的打撈方案來選擇合適而正確的下井工具,是整個打撈作業的關鍵所在。要求所選用的打撈工具外徑和套管內經間的間隙大于或等于6mm,若受魚頂尺寸的限制,兩者直徑間隙小于6mm時,應在下該工具前下入外徑和長度不小于該工具的通經規通井至魚頂以上1~2m。下井工具首先要考慮其的可退性,切下井工具外表不能帶利刃、鑲焊硬質合金或敷焊鎢鋼粉。如大直徑套管中打撈時,公錐或撈矛須帶有大直徑的引鞋或扶正器及其它定心找中輔助工具,其也要與套管間隙在6mm左右。若在處理魚頂或打撈中需要洗井,則選擇的工具須帶水眼,當受條件限制時不能選用可退式工具時,下井管柱須配有安全接頭。工具下井前要嚴格檢查其的完好性及各部件的靈活性、強度可靠,做到規格尺寸與設計相符。 打撈工具的正確合理選擇是整個打撈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選擇是否正確又是占井周期長短與經濟效益的具體體現,往往會由簡單打撈轉變為復雜打撈,從而給油井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害。下面就以兩個案例對此進一下說明。 在各種各樣的井下工具遇卡和井下落物中,除了由于油井產裝較差造成的砂卡、蠟卡事故以外,大量的事故是由于管理和操作不當而造成的井下落物,其中不乏油水井維護、改造和大修作業中造成的二次事故。因此,在油水井生產管理和作業過程中要嚴格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采取以防為主的方針,盡量減少或避免人為的事故。這樣在油田開采和作業過程中將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預防井下落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管理: 1) 下井的工具、鉆具需要認真、嚴格地檢查,并測繪草圖留查。對不合格的、有疑問的工具、鉆具嚴禁下井; 2) 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施工,情況不明時切記施工; 3) 注意施工過程中的情況變化,及時總結、分析,及時調整施工方案,以免造成事故; 4) 起下鉆時須裝自封封井器,井內無鉆具時,應將井口密封; 5) 在井口操作時,使用的工具、用具應清理記錄。施工結束后要逐一檢查,發現丟失的工具、用具應特別登記、上報; 6) 不容許隨便往油管、鉆桿內存放任何東西,下鉆時要逐根通經或檢查,以防管內存物掉入井內。